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學思踐悟】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師德師風建設,事關教師隊伍良好形象,關系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關乎國家前途、民族未來。翻開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史冊,師德師風建設貫穿始終:從首部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要求的出臺,到新時代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劃定師德“紅線”,再到將師德考核評價貫穿教師準入、培養(yǎng)全過程,對師德違規(guī)行為嚴打擊、“零容忍”……覆蓋大中小學完整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逐步建立,師德師風成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yǎng)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yǎng)培訓質量,培養(yǎng)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又是形成建設教育強國強大合力的重要舉措。
牢牢掌握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吨袊伯a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修訂印發(fā),《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相繼印發(fā),落實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持續(xù)完善,為堅持黨對師德師風的全面領導,確保教育領域始終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黨組織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牢掌握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擔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落實好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學校主要負責人要認真履行師德師風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壓實高校院(系)主要負責人責任,把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落實到教師資格準入、招聘引進、職稱評聘、導師遴選、評優(yōu)獎勵、項目申報等具體環(huán)節(jié)中。各級組織人事和教育部門要將師德師風建設納入學?;鶎狱h建述職評議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考核及全面從嚴治黨任務清單,與教育督導、重大人才工程評選、教育教學評估、學位授權審核、學位授權點評估等掛鉤。各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教師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教師上好大思政課,在社會大課堂中廣泛深入了解世情國情黨情社情,積極服務國家和區(qū)域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
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當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對“大國良師”的渴求十分迫切。廣大教師應把教育家精神作為自覺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抱負,勇作燃燈者、爭為引路人。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必須強化理論武裝,補足廣大教師的信仰之鈣,筑牢教育報國的理想之基。高校要堅持不懈做好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深化、內化、轉化工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引導教師學好黨史,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遵守新時代教師職業(yè)行為準則,自覺捍衛(wèi)教師職業(yè)尊嚴,在理論與實踐中涵養(yǎng)高尚師德。廣大教師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鑄牢對黨忠誠、站穩(wěn)人民立場,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為強國夢想凝聚奮進力量;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fā)展、時代進步;用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努力成為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成為“經師”和“人師”相統(tǒng)一的“大先生”。
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校園文化。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荀子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抖Y記》指出:“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歷史不斷證明,國家的發(fā)展進步與尊師重教緊密相連,尊師不僅興教,還可興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yè),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因此,應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職業(yè)地位,讓他們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能夠安心從教,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高校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中要著力涵養(yǎng)尊師文化,提振師道尊嚴,注重尊師教育,開展尊師活動,將尊師文化融入日常。發(fā)揚“傳幫帶”傳統(tǒng),傳承教育家精神,形成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組織開展師德先進評選表彰活動,制定實施教師榮譽表彰機制,建立有突出貢獻教師集體和個人獎勵制度等,讓教師在享有崇高榮譽感的同時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推出更多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校園文化精品力作,挖掘體現(xiàn)教育家精神的鮮活事跡,以身邊事教育影響身邊人。為教師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提供政策支撐和保障,厚植尊師重教的校園文化土壤,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持之以恒正風肅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握作風建設地區(qū)性、行業(yè)性、階段性特點,抓住普遍發(fā)生、反復出現(xiàn)的問題深化整治,推進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師德失范是教育領域的不正之風,社會廣泛關注,百姓深惡痛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年,媒體報道了個別老師道德敗壞、貪贓枉法的事,對這些害群之馬要清除出教師隊伍,并依法進行懲處,對侵害學生的行為必須零容忍?!?/p>
高校要堅持把紀律規(guī)矩挺在前面,使師德高線引領和底線約束相結合,堅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弘揚高尚師德,以更強的責任意識守住師德底線。充分發(fā)揮師德建設委員會和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作用,加強工作統(tǒng)籌,完善制度法規(guī),切實增強工作主動性和實效性。進一步落實好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各項要求,堅持教育、宣傳、考核、監(jiān)督、激勵、懲處常態(tài)化長效化。把教育部印發(fā)的《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等作為堅守師德規(guī)范的根本原則,作為新教師入職簽署師德師風責任書的重要依據(jù)。建立健全師德失范處理機制,一旦發(fā)現(xiàn)師德失范行為,迅速查實,堅決依法依規(guī)實施師德失范“一票否決”,采取限制其教育教學、提職提薪、職務晉升、考核晉級等措施,嚴重者移交司法機關。建立健全師德失范自省自查機制,推動師德失范早發(fā)現(xiàn)、早處置。建立師德失范通報、警示教育常態(tài)化機制,對發(fā)生的師德失范負面案例及時通報和開展警示教育,做到以案為鑒,警鐘長鳴。
總之,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教師培養(yǎng)的必修課,作為教師教育和培訓的重要任務,使廣大教師把握其深刻內涵、做到知行合一;將師德師風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師培養(yǎng)培訓全過程。廣大教師要將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努力培養(yǎng)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xiàn)建成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
(作者:蘇寄宛,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德育研究院師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